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

太陽的四季位置

這個實驗整整花了一個星期,因為星期一中秋節放假。

9/19原本讓學生用白板筆畫秋分太陽的高度角與方位角。
學生必須先查表找到楠陽國小秋分6:00~18:00的方位角,再搭配高度角找到太陽在半天球的位置。






結果發現學生們的手會把白板筆跡擦掉,因此改用之前學校因應H1N1新流感買了一堆貼紙來用。






深藍色(秋分),淺藍色(春分),紅色(夏至),黃色(冬至)

接下來利用中午12:00到戶外利用窺管,讓學生將太陽投射於方位盤的正中央,可以發現9/26的中午剛好與秋分中午12點的貼紙影子非常接近。





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

太陽升落的高度角與方位變化學習單

有鑑於習作內容的學習不夠精確,讓學生稍微深入了解太陽一天中高度角與方位的變化。
因為書本所用的方位,在中央氣象局與各天文台的資料中不夠明確,需先透過指北針讓學生學習方位角,另外提醒學生高度角=仰角。
這是課本的內容,因為學生個別測量的方位與高度角誤差太大,不大容易歸內出方位的變化,學生們會簡單描述太陽東升西落,至於中午時間是否偏南不大了解。

而且高度角變化因簡易版的太陽觀測器誤差頗大,經常兩節下課間的差距不明顯,而起上午學生開始測量時都超過八點了,東升的概念只有日常經驗無實際數據,更何況四點放學後的黃昏情況。於是設計以下的學習單讓學生自己畫折線圖。


學生的成果:




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

太陽觀測

讓學生先利用團體練習太陽觀測


這一組的動作比較標準 

量角器沒有對準影子

繩子的位置?


在讓學生們自己用太陽觀測器紀錄


站在旁邊的同學要加油,不要上課了都沒有帶工具。


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

太陽影子觀察

從上周三開始安排,終於找到半天晴天完成的太陽的影子觀測。
下次要提醒人形立牌要立正站好,其他人畫影子輪廓要清楚。
紅色粉筆的筆跡為上午9:30
黃色粉筆的筆跡為中午12:30
下午15:00因為下雨取消,太可惜了。
紅色粉筆的筆跡為上午9:30
黃色粉筆的筆跡為中午12:30
下午15:00因為下雨取消,太可惜了。









觀察影子的方位,會隨時間而改變。

可以明顯看出上午的影子較長,中午的影子較短


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

關於太陽的想法

第一次上課請學生針對第一單元太陽提出想知道關於太陽的想法,學生們普遍的問題大概如下:
有稍微看過課本的會問
影子、方位、高度等不知所以的問題
沒看過課本的大概問了
太陽的大小、距離、溫度、壽命...等問題
上課利用維基百科的太陽詞條讓學生們體會有些常識,可以不用死背上網查詢即可,但是其背後資訊的來源倒是可以深究,就像太陽距離地球的149597870700m遠,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?可以參閱Newton量子科學雜誌33號2010/7相關內容。

太陽的表面溫度課本內容有提到,有預習的同學就能夠回答出來。

太陽的大小因為數字很大,學生無法體驗,所以帶學生利用比例(這部分學生的數學尚未學到,大概用模型的比例尺來說明),太陽直徑比地球直徑約1392000 km/12742 km=109倍,在接下來利用100cm大小的呼拉圈代表太陽的大小,地球大概就像不到1cm大小的保麗龍珠。

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因時間不夠,應該也可以一樣用比例大小來讓學生們有感,太陽距地球149597870700m大概已150000000km算,150000000km/1400000km(太陽的直徑近似值)也是大約107倍,可以讓學生拿著大小比例尺的1公尺呼拉圈和1公分保麗龍球站在操場100公尺起跑線和終點線體會一下距離。
接下來可以讓學生分享新知帕克太陽探測器
上課時有和學生分享世說新語的長安日遠故事,這個版本有點文言文學生不好懂,另外找了一個比較白話的版本